科幻网12月21日讯(王子钰) 和锂电池不同,固态电池的电解质为固体,发生火灾的危险性较小。但固态电池的制作过程需要经过高温加热工序,因为电解质较硬,在经过高温的强力压合后很可能会出现受热开裂的情况,不仅会影响电池的性能,花费的成本还要高出很多。
据统计,截止到2020年底,中国3D打印行业,超过20家公司年营收达到了1亿元以上,这里面的公司,预计3年内有一半会上市。换句话说,以后每年都有3家左右3D打印公司上市。3D打印产业正迈入高速发展期,红利期可能长达20年以上。
业绩方面,银邦股份、亚太科技、华工科技、悦安新材等4股2022年净利润同比增长。另有铂力特、高乐股份、惠程科技、机器人、南风股份等5股扭亏。
更关键的是,爱康医疗用了很少的资本就把钱赚了。
德国,Blackstone Technology
经过多年的发展,无论是设备还是材料,已有多家公司从实验室走到生产车间,将3D打印电池推向市场。今天,资源库将通过对这一细分领域的5家代表公司的观察,分析3D打印电池的发展现状及未来方向。
为了符合科创板上市的监管要求,先临叁维申报前对商誉、无形资产等进行减值处理,计提了商誉和无形资产减值一共1667万元,这也是公司去年亏损的另一个原因。
UniMelt等离子技术系统内部图片,图片来自6K公司
为了解决这一系列的问题,近日,日本东北大学教授本间格和助教小林弘明等人开发出了用3D打印机制作全固态电池的技术。这种用3D打印机制作的固态电池只需要几个小时就可制作完成,工序也比以往要简单许多。
中信证券指出,2009年以来,我国3D产业迎来高速发展期。根据中国增材制造产业联盟数据,2022年行业产值有望达330亿元,过去10年30倍增长,细分领域诞生了多个龙头及独角兽。
中航重机:公司主要业务为锻铸业务、液压及环控业务。公司锻造业务涉及国内外航空、航天、电力、船舶、铁路、工程机械、石油、汽车等诸多行业。国内产品主要是飞机机身机翼结构锻件、中小型锻件,航空发动机盘轴类和环形锻件、中小型锻件,航天发动机环锻件、中小型锻件,汽轮机叶片,核电叶片,高铁配件,矿山刮板,汽车曲轴等产品。国外产品主要为罗罗、IHI、ITP等公司配套发动机锻件,为波音、空客等公司配套飞机锻件。公司铸造业务主要为汽车、工程机械等领域配套泵、阀、减速机等液压铸件,叉车零部件、管道阀门以及航空等铸件。公司的液压及环控业务主要包括液压和热交换器两部分。液压产品主要是高压柱塞泵及马达,产品广泛为航空、航天、工程机械等多个领域配套,部分产品出口欧美等国家和地区,并为美国GE、史密斯等公司配套生产民用航空零部件。热交换器业务主要研制生产列管式、板翅式、环形散热器、胀接装配式、套管式热交换器及铜质、铝质、不锈钢等多种材质、多种形式的热交换器及环控附件,广泛为国内航空领域和工程机械、空压机、医疗、风电等民用领域配套,民用产品实现批量出口,在全球31个国家和地区注册了产品商标。
南微医学:业绩增速高但估值优势不大
降低电解质中的氧化硅浓度,使电解质变为凝胶状,通过3D打印机制造电池(图片由日本东北大学提供)
只需涂上材料,用紫外线照射即可制作,不需要高温加热,可以大幅削减制造成本。柔性电解质不易开裂,即使构件膨胀和收缩也能柔软地贴合。
相比传统的制造模式,3D打印可以生产结构复杂的高性能产品。同时,3D打印还具备高原材料利用率、缩短“设计-验证-生产”全流程周期,进而降低核心零部件制造成本、全生命周期成本、提高产品制造效率等。